“马肉风波”的启示
www.fjnet.cn?2013-02-17 07:13? 李 杏?来源: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
今年1月以来,牛肉制品中掺马肉的丑闻已经波及至少16个欧盟国家。马肉是可以食用的安全肉类,因此,“马肉风波”目前被定性为商业欺诈,而不是食品安全问题,但其恶劣影响并没有因此消失。 对以贱充贵的食品掺假行为,中国消费者毫不陌生,甚至可谓是见怪不怪。欧洲版的“挂牛头卖马肉”引起国人的兴趣,很大程度上与国内食品安全现状相关,试想,“马肉”事件若是发生在中国,又会引起怎样的波澜?值得我们反思。 需要为“马肉风波”负责的,涉及食品加工、销售和监管等几乎每个环节,这其实与大多国内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原因调查结果并无本质差异。尽管食品中动辄出现有毒有害物质,让国人神经异常敏感抑或麻木,但没有证据表明,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什么特殊性,导致其治理难度更大。 为了追逐利益,企业尽可能压缩成本很正常,而一旦有管理规范上的漏洞可钻,都可能越过底线。漏洞越多越大,产生的不良后果可能越严重。在这一点上,不同地区的企业都谈不上“良心”的高下之分。 很多中国消费者相信,洋货比国货好,外国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好,到中国来就没那么好了。无论依据是否过硬,至少反映了一种市场评价倾向。推其原因,恐怕与国内商业管理环境密切相关,而不能完全归咎于企业素质不佳。 事实上,优良“素质”的形成也与环境有很大关系。在严格的食品生产、加工和流通环节全面管理之下,企业要生存与发展,必然要不断提高自身“觉悟”,进而形成相对固定的理念、习惯,从而留给消费者值得信赖的良好形象。 欧洲“马肉风波”提醒我们的,不是原来世界各地都有奸商,也不是原来发达国家也同样有食品质量问题,更不能成为我们对国内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泰然处之的理由,而是无论在什么地方,企业既是市场主体,同时也是需要警惕的对象,市场监管无论在什么地方,须臾不可放松。 要知道,马肉风波涉及的区域,已经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建立了相对较好的市场、企业和产品的形象,仍然无法避免问题。从这场风波中,我们应该看到的是,即使是欧洲较为成熟与完善的管理体制下,只要出现漏洞,也防不胜防。要保障市场的安全、商品的质量,需要抛弃附着在企业身上的那些不必要的想象。 本报评论员 李杏 |
- 心情版
-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
- 查看心情排行>>
- [ 02-16]欧洲“马肉风波”是在给我们上课